2017年12月26日,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、特级教师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、我校名师工作室导师张立军老师,来到北京教科院丰台第二实验小学,与我校师生一起开展《小学古诗教学与生活应用》——教科院二小“北京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”校本研训活动,参加活动的还有中华传统文化课题实验校、构建阅读能力发展路径课题组、小语青年班学员及方庄教育集群的领导及老师们。
首先,张立军主任与我校五年级学生一起上了一堂精彩的《送别诗一组》。
课上,张老师以“送别”为话题,创设“送别老李”的情境,运用联想、比较的方法,引导学生说出最恰当的诗句,在感悟诗句的同时,锻炼学生联想的思维能力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回顾诗句,主动思考,深入到古诗文中,体会运用恰当古诗的意境。
张老师还结合学生的情况,聚焦关键诗《芙蓉楼送辛渐》,在推想中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。古为今用,让学生在对话中运用古诗。
整节课张老师两次提问“学古诗有什么用?”,学生在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中、睿智的启迪下,回答得一次比一次深入,进而发现了古人送别诗的规律。
精彩的课堂
张老师用情境吸引学生,用情感带动学生,用睿智启迪学生,使学生都积极踊跃的投入到课堂中,精彩的课堂赢得了在座老师热烈的掌声。
随后,张老师以《用七种“镜头”打开语文教学视野》为题,为在座的教师们带来了精彩的主题讲座。
张老师结合海量的教学实践课例,用七种镜头生动形象地比喻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七种能力:对学生学业水平具有前瞻力,对教学内容具有选择力,对教学重点具有解析力,对教学难点具有联想力,对语文文字具有透视力,对教学空间具有拓展力,对教学进程具有调控力。张老师高屋建瓴的讲座为在座的老师们打开新的视野,对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张老师的现场教学和讲座,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张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开拓的思维。他风趣的语言、充沛的情感,感染着每一位学生,也感染着在座的老师们。
大胆的改革、努力钻研教材、艰辛付出,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我们的课堂感受到中华文字的魅力,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爱上语文,爱上中国传统文化,正是这次活动传递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!
探索不止,奋力前行!